第25章 眼尾泛红三分醉意


    今天池音高兴,她要好好庆祝。
    不过魏承安说家里来客人了,不做饭了,他请客下馆子。
    前两年沿河县一次大暴雨引来了洪水,好些老百姓的土地都被淹了,老李家屋后的那块地地面塌陷,非但没有退水还形成了火口塘。
    粮食种不了,他心里憋屈,跑去县委大院闹。
    值班同志给他出了个往里面撒鱼苗的主意。
    老李回家就照做。
    家里有什么料他都往鱼塘里撒,鱼是越长越好了,可销售成了问题。
    八十年代普通人家才勉强吃饱饭,吃肉也多挑肥猪肉解馋,谁会想着买鱼啊。
    老李又愁得不行,再次跑去县委大院闹。
    正巧在大院门口碰上了魏承安,魏承安听了全因后果,又问他厨艺怎么样。
    最后给出鱼卖不出去改开餐馆的模式。
    三天过去了,恰好,今天魏承安请客下馆子,就选了老李家新开的餐馆。
    老李家和池音新租的房子,就只隔着一条巷子。
    说是餐馆,实际就在自家院子里多摆了几张桌子板凳,不过门口那张两百厘米长宽,用大红毛笔写的“正宗滇菜,老李吃鱼”
    特别显目。
    池音远远瞧见那招牌,心里就在琢磨,过阵子她开裁缝铺了,也得搞个抓眼球的招牌来。
    魏承安上午就有请客下馆子的意思了,提前去老李家订好了餐,有酸笋煮鱼,臭豆腐煮鱼,柠檬江鳅,随着人员到齐,老李一锅锅香喷喷的端上来,馋得昔昔和莞莞围着桌子只吞口水。
    不过都是酸辣口味,池音担心孩子吃了闹肚子,又让老李做了道酸木瓜焖鱼。
    吴仁,赵建国,也在魏承安的邀请来了。
    大家围在一张木桌,池音把昔昔和莞莞拉去边上坐小板凳吃,魏承安却将昔昔捞到自己膝盖上,对池音说,“莞莞能自己吃,你带着她,我来喂昔昔。”
    昔昔坐在魏承安腿上,魏承安仔细挑出鱼刺,昔昔吃一口,他吃一口。
    莞莞两岁就会自己吃饭了,用筷子用的麻溜,池音把挑完鱼刺的肉放入米饭里,莞莞吭哧吭哧能吃一小碗。
    当然孩子能这么能吃,都得益于老李的厨艺,据老李自己说他年轻时专门做农村流水席的,十里八乡哪里有红白喜事都上门做席面。
    一桌子人聊着老李的厨艺,劝他耐心做下去,好厨艺不怕巷子深。
    聊完老李又聊李婶,池音把吃饱的两孩子带去洗手,返回时,听到赵建国叹口气,“就是你媳妇这身体不太好,不然就你这厨艺,去南益市,或者粤港省份,随便个应聘,人家都会高价格请你当厨师。”
    魏承安问,“李叔,你有几个孩子了?”
    老李摇头,“我结婚晚,娶你李婶的时候都三十岁了,后来不会生孩子,就去吃中药调理,最后怀孕了,但孩子三月了才现怀错了位置,人流后我媳妇身子骨就差了,我估计,是老人家常说的‘月子没有做好’。”
    吴仁咦了声,惊呼,“池音妹子!
    你明天就要去培训班学习了,孩子没人照顾可不行啊,不如让李婶来帮你看孩子啊?”
    魏承安点头,“这主意行!
    她学成后也得忙,一日三餐,外加照看昔昔和莞莞,一个月给八块钱的劳务费。”
    说完了魏承安抬头,对上了池音的眼睛,语气温柔的问,“你觉得如何?”
    “可以啊!
    我原先打算培训的时候让孩子在楼下玩了等我,这会有人带,我就不需要上课的时候再操孩子的心了。”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