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章 第四卷终


    景帝的篇章到此也就彻底结束了,汉代文治的两个时代已经告一段落,武功的时代即将来临。
    还是和往常一样,在每一卷结尾,说一说这一卷相比历史的变化,以及回答一些读者的问题。
    在这呢,还是先感谢一下大家的支持,没有大家的支持,我是走不到现在的。
    我要写的是一本非常长的小说,要从汉代一直写下去,这其中要面临的问题比一般的小说多得多,制作不易,大家不喜欢的话勿喷。
    大家都知道,我是一个比较活跃的作者,大家的评论我每天都会看,然后会及时回复,我对这本书保持着属于我的热情,也在此欢迎大家积极评论。
    这一章我想大家也看到了,其中的变化有很多,很多脱离时代的东西已经被明了出来,我只想说,展是一个时间问题,不是主角不推动,而是这需要一个过程。
    像刘邦、刘恒两朝不是在平叛,就是在展,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,根本就无力支撑社会的进步,各种变革和新明的产生,都是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。
    像景帝一朝社会已经趋于稳定,国家经济呈快展,这时候逐渐变革社会才是最佳解,而且后面的变革会越来越多,大家安心去看就好。
    先和大家说一下这时期相对于历史上生的改变,让大家可以对历史有清晰的对比。
    、皇帝的时间线生了变化。
    历史上的刘恒在位年,刘启在位年,而这部书中,刘恒在位了年,刘启在位了年。
    同时刘恒还做了近五年的太上皇,活到了岁,相较于历史上也算是寿终正寝了。
    皇帝时间线的变化,改变的东西就太多了,新皇的登基、前皇的退位,这里面要牵扯很多东西,我也不敢改变太大,但弥补了很多的遗憾,够大家食用。
    、许多历史人物的生活轨迹生了变化。
    主角的出现治愈了刘启的童年,历史上,刘启的童年是很不幸的,刘恒忙着政事,窦太后偏心刘武又不关心他;
    而且他虽然是长子,但是前面是有四个哥哥的,有人说是他害死了他前面的四个哥哥,阴谋论反正不少。
    反正刘启长于深宫之中,从小就养成了刻薄寡恩的性格,给人一种政治生物的感觉,使得这个人物的历史形象不太具体。
    而主角的出现,弥补了刘启的童年,使刘启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,虽然刻薄,但也有感情存在,这才是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。
    另外,很多应该死于政治斗争的人物,因主角活了下来。
    像郅都、周亚夫,他们在后面都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,这一点我想大家都能想象明白。
    总之,因为主角的干预呢,很多历史人物的活动都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,大家感兴趣的,可以好好找找,对比一下历史上的人物形象,这里就不多赘述了。
    、社会生产力和展的变革。
    像曲辕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、生产农具的革新、土地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开垦,这都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革,对大汉社会的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    历史上的文景之治,人口大约在ooo万左右,而社会生产力的变革,粮食产量大幅提高,土地所孕养的人口也就大幅增加。
    在本书中,人口总量达到了ooo万左右,这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变革过程。
    、对内平叛和对外战争。
    经过文帝一代的削弱,诸侯王的实力已经大减,这时候的七国之乱要比历史上的规模小多了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