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18小说网 www.18xs.cc,新战国策——二战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第二十四回坚持抗战苦撑待变

    争取外援广结盟友

    抗日战争爆发以来,蒋介石一直寄希望于英美等国“主持公道”,期望他们出面干预和制止日本侵略。为此国民政府于197年7月1日,在国联提出第一声明书,要求国联对日本侵略采取必要行动。

    7月1日、5日,蒋介石接见英美两国驻华大使,希望英美出面制止日本侵略。8月14日,国民政府自卫声明中,还吁请英美各国“在其郑重签订之国际条约下,各尽其所负之义务”。

    英美等国对日本的侵华战争并不赞成,但是在蒋介石这个现实的朋友和日本这个潜在的敌人之间,他们更怕触怒日本,不仅不肯为中国卷入战争,甚至在9月还取消了卖给中国的飞机、军火协定。

    英美在一定程度上,牺牲中国以满足日本的侵略要求,然后“和平解决”中日争端,从而把日本帝国主义这只贪婪的恶狼引向苏联。当然还有另一种思想,就是利用中国抗战来削弱日本,将日本栓在中国这棵大树上吊死。他们认为,即使中国可能难以短期取得胜利,也能够延缓日本向英美攻击的时间,以便英美可以全力对付德国的挑战与扩张。

    8月6日,蒋介石与英国大使许阁森前往上海,日本为除掉蒋介石,不惜得罪英国,出动飞机轰炸。蒋因临时有事,改变行程逃过一劫,英国大使被炸伤。此事蒋介石在当天日记中写道:“此事未知英国取何种态度,或与全部战局胜负有关。”意想不到的是,英国竟如此大度,在日本做出道歉的表示后握手言欢。

    此后不久,英国商船在芜湖江面被日机击沉,“瓢虫”号军舰也遭到日军炮击,英国对此仍是接受道歉和赔偿了事。

    英国将少数飞机高价卖给中国时,却不允许提供飞机所必需的机枪,装扮成救护机模样,还要中国担保将来不供作其他用途。

    美国政府此时对日本许诺,不准美国船只运输飞机去中国。美国将一架波音飞机卖给中国,不得不借道澳大利亚,澳总理却表示拒绝其出境到华,并将此事通知日本领事馆,当时澳人端纳叹息说“(中国)因对条约与国际法的信念与国联势力及英国等信誉之依赖过深,卒成重大牺牲。”

    可以看出,列强之间也是以实力为原则,欺软怕硬。198年1月5日,国民政府以桐油为担保,向美国借款500万美元。在199年以前,国民政府没有从西方得到实质性援助。

    与英美对中国的态度不同,从“七.七事变”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,美国一直是日本战略物资的主要供应国。据统计,198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物资,钢占91%,汽车及零配件占90%,石油及其他燃料占70%,生铁占47%,废钢铁占6%,机械及各种机床占46%。

    在抗战初期,被英美抛弃的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政府,虽然陷入十分艰难的境地,却表现出坚强个性和坚定态度。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,组织军队展开英勇抗战,并且做出了长期抗战,直到最后胜利的思想准备。

    为了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,特别是获得国际援助,国民政府主动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。芦沟桥事变后,英美等国态度暧昧,使蒋介石进一步与莫斯科靠拢。

    七七事变后,日本逐渐暴露出全面侵华的意图。蒋介石加紧了与苏联的交往,8月下旬,国民政府军事代表团赴莫斯科访问,行前蒋介石召见团长杨杰,特别叮嘱,希望苏联能够不断接济中国军用品,如飞机、高射炮、坦克、汽油等,不过这只是最低的希望。最主要的任务在于促进苏联参战,达成互助协定。

    此时苏联的情报机关已经得到消息,日本在积极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同时,也在加紧酝酿其“北进”苏联的计划。在西方,德意法西斯的侵略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196年月,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,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;5月,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。西方列强对德意法西斯政权的绥靖,也同样威胁着苏联的安全。

    苏联深感这些侵略成性的法西斯国家,“过去和现在都在执行具有极大挑衅性的对外政策,蓄意制造和恶化国际关系中的紧张形势,这种政策的特别突出之点,就是反对苏联”。而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更是推波助澜,希望法西斯祸水淹没**的苏联。

    为了避免东西两面夹击,集中力量重点防御西方,苏联必须缓和东方危机,避免与日本作战。唯一的办法,只能依靠已独自与日军纠缠数年,并已经全面抗击日本的中国,来牵制日本侵略势力。中国抗战对于苏联远东安全的重要作用,莫斯科是十分清楚的。

    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,素来把日军的侵华行为,与远东秩序以至东亚力量格局联系起来考虑,对于苏联的顾虑,他心知肚明。也正是为此,他才会有频频要求苏联出兵的底气。蒋介石深谙“以夷制夷”之道,懂得利用列强间的矛盾求生存之理。加之在这沧海横流的国际大动荡年代中,中华民族已经爆发出百年的积愤,展示出了新的生气。这些使得蒋介石一度与罗斯福、斯大林、丘吉尔并列齐名,使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大国行列。当然这是后话,还需要蒋委员长继续努力奋斗。

    七七事变后,中国要求苏联出兵抗日的愿望日益迫切,对此,苏联先是说时机尚未成熟,表示如果中国抗战到了生死关头,“俄当出兵,决不坐视”。但南京沦陷后,苏联的允诺没有兑现。1月,斯大林和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伏洛希洛夫致电蒋介石,正式拒绝对日作战。

    即使后来苏联被迫在张鼓峰和诺门坎与日军发生战争,苏联也没有将战争范围扩大的意向,不久就迅速与日本签订了停战协定。但这两场战争对于日本影响很大,一方面将大量日军有生力量牵制在这一地区,另一方面改变了日本“北进”战略。

    197年8月0日,中国与苏联签订了《中苏互不侵犯条约》,奠定了苏联援华抗日的政治基础。197年9月初,苏联运往中国的战斗机有7架、轰炸机54架,以及大量大炮和弹药。11月1日,中苏双方又签订5000万美元借款协定。并于198年、199年两次签订信用贷款,总额共计两亿美元。

    淞沪会战后,中国空军几乎丧失作战能力。在中国急需获得空军作战人员时,苏联应国民政府之请,果断派出空军志愿人员参战。整个抗战期间,苏联先后派遣了两千名空军志愿人员来华作战。他们为中国的抗日战争、也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,做出了重大贡献,有00多名官兵为之献出了生命。

    出生于社会大动荡年代的蒋介石,早年受到过民族主义和救亡图存思想的影响。在追随孙中山革命时期,参加了早期的同盟会,在创办黄浦军校、东征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及进行北伐战争中,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。随着权力地位的上升,在追求个人独裁和强权统治过程中,他的权力欲望无限膨胀,干了一些亲者痛、仇者快的事。但他的民族情感并没有泯灭。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、国民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,蒋介石复苏了潜在的民族主义情感,最后接受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,使全民抗战得以坚持下来。

    虽然战局危急,东北、华北、平津、京沪沦丧,蒋介石没有动摇,更没有屈服。198年元旦,他辞去了行政院长兼职,专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,以表抗战的坚定决心。他在团拜会上发表讲话:“抱定坚忍不拔之志,以打破日寇威胁利诱之政略,与其屈服而生,不如战败而亡。虽目前国际形势变化无望,我们务必一本原定方针,忍痛奋斗到底,”

    在当天的日记中他勉励自己:“国际正各自扩张军备,而表面则竟言和平。当此之时,我人对于外交,断不宜作依赖任何一国之想,务必力图自存自立。”

    日本基于与英美的矛盾,为了避免陷入持久战的泥沼,10月1日,日本内阁四相会议决定,在“军事行动取得成果与外交措施得宜的配合下尽快结束”战争。这样,在中日战争激烈进行之际,日本欧洲盟国德国出面“调停”,他们已经准备在**的旗帜下结成轴心,重建世界新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